党课题材:领导干部常怀“三心”才能保住“晚节”
为官之道在于造福百姓,俗话说“做一件好事容易,要一辈子的好事就难了”,为官也是如此,一时清正为民容易,一生清正廉明就比较难。有些官员为官之初清正廉明,可随着权力的上升,个人私欲的膨胀,就会走上贪污腐败之路,最后锒铛入狱,造成了晚节不保。领导干部要想保住晚节,应该做到常怀“三心”。
领导干部要想保住“晚节”要有廉洁之心。做事清正廉明是为官的基础,造福百姓,为群众办实事,是为官的目的,如果我们没有了廉洁之心,将权力当做了满足私欲的工具,就会将群众抛在脑后,偏离“为民”的轨道。清正廉明是为官的素质,也是一种道德品质,同时也能体现一个人的高尚情操。为官一时廉洁容易,随着职务的升迁,位高权重时的廉洁就变得难能可贵。一些高官的落马都是没能坚持住“底线”,才造成了晚节不保,所以领导干部越是到了更高的位置,权力越大,受到人的关注越高,越是应该有廉洁之心,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事,造福一方百姓。
领导干部要想保住“晚节”要有“敬畏之心”。权力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既可以用来为善,也可能被滥用而作恶。古人也说过:“所谓权力,生于民意,操于吏手,守于法理之间,关乎民生重计,义、责相随,当敬而用之”。因此,对权力我们一定要心存敬畏,任何社会需要权力是绝对的,同时对权力的规范与控制也是绝对的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无论权力大小,都要敬畏权力,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。对权力的来源的敬畏,是对人民群众的敬畏,是对国家事业的敬畏。以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权力,对待自己的事业,才不会将手伸向不该伸的地方,才不会去不该去的地方,才能真正管的住手脚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,只有常怀敬畏之心,谨言慎行,严格要求自己,才会把百姓放在首位,时刻想着服务群众,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方向。这样即使位置再高,权力再大,也不会做出损坏国家损坏人民利益的事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领导干部要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常怀律己之心”。只有心存敬畏才会接受权力的约束,才会接受群众的监督,才会做到严格自律。也唯有如此才能一生正直,保住晚节。
心怀敬畏,是一种人生的智慧,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是一种处世的境界,是一种行为的准则。明代学者方孝孺有言: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。”一个人心存敬畏,对历史、对法律、对权力、对百姓常怀敬畏之心,就能知方圆、守规矩,按照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行事,自觉严格要求自己,变得谦逊、理性、平和、文明,做到身有所正、言有所规、行有所止;就能坚持慎微慎独,始终保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之感,坚守内心的执著和清静,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,做到自重、自爱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;就能坚定理想信念,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,提高自己的修养,丰富自己的内涵,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,做到无愧于组织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历史。
领导干部要想保住“晚节”要有知足之心。俗话说的好“知足常乐”,领导干部享受国家待遇,受到人们尊重,理应知足,但是很多官员不满足现状,导致私欲膨胀一步步走上了不归之路。作为领导干部对待自己的权力地位要持一种平常之心,不要将职务的高低当成一种“聚财”的筹码,而是要看淡名利,不要为了名利,为了金钱就出卖良心,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,做出有损国家和百姓的事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怀有知足之心,才会珍惜自己的权力,才会在自己的位置上真干事、干好事,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。
我们的周总理一生的清廉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敬重。领导干部就是要以周总理为榜样,要常怀廉洁之心,常怀敬畏之心,常怀知足知心,只有这样才能牢记自己的使命,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,利为民所谋,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晚节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
文档为doc格式